善用商業保險補位 四大面向策略性規畫醫療保障組合

台灣名列全球幸福指數排名東亞第一,但幸福的同時不容忽視健康風險的來襲。據衛福部統計,今年度截至9月底已核發逾12.8萬張重大傷病卡,另癌症已蟬聯十大死因之首40年,癌症死亡人數更有86%集中於55歲以上。雖有全民健保築起基本防線,但隨著醫療進步與健保自費項目調整,想提升醫療品質,勢必需要選擇較好的醫材療程,此時健保資源較有限。更要注意若遭逢重大病故,恐難以負擔龐大的臨時醫療支出,生活經濟亦面臨停擺,令最愛的家人受累。
保障規畫就像團隊運動競賽,國泰人壽建議以穩定的全民健保為基礎,再靈活地搭配商業保險做策略性補位,用四大面向思考保險組合。
一、升級保障防線:高齡化與物價通膨下,未來有更長的時間可能需要使用醫療資源,但好的醫療品質卻又要價不斐。且縱觀目前市場主流實支實付商品最高續保到70~80歲,亦成為高齡族一大隱藏危機。實支實付險不僅要保長、保足,還要避免保障中斷的風險,國壽建議民眾升級終身型的實支實付保障,用合理的保費放大理賠總額度帳戶,確保真正關鍵的高齡階段能持續享有好的醫療保障。
二、關鍵助攻到位:面對多方疾病威脅,宜選擇重大傷病險做好萬全保障,一旦領取證明就完整給付一筆保險金,彈性支應緊急醫療費用或休養需求,且認定依健保重大傷病公告範圍從新從優,一張保單就能保障超過300多項疾病如癌症、急性腦血管疾病等。
三、階段弱點補強:面對癌症,列出各生涯階段著重的強化重點很重要,例如55歲後高風險期,可以投保高齡專屬防癌商品,為退休後做好足額的癌症保障;日常在外通勤的中壯年族群則不容忽視嚴重的空汙問題,除了一般癌症保障,可以選擇有針對呼吸及循環系統等特定重度癌症有額外加強給付的商品,做好風險規畫。
四、精準抗癌戰術:抗癌病友往往承受莫大的身心靈負擔,有鑑於此,除了準備充足癌症保障,亦可選擇能結合新興醫療科技的實物給付型商品,若不幸罹癌可選擇輔助治療,例如罹癌基因檢測服務,透過大數據分析的精準醫療,有機會找到符合患者基因特性的用藥與治療選擇,策劃個人化的療程掌握黃金治療期。
2022年即將進入倒數,國壽提醒民眾,年末是適合徹底檢視自身保險組合的最佳時機,為自己也為最愛的家人準備好迎向幸福的未來。
引用新聞網址:https://ctee.com.tw/livenews/aj/chinatimes/20221105001676-2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