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新制7月上路 專家:這樣買較有利

投資型保險是兼具「保障」及「投資」的保險商品,概念上如同定期壽險加上投資帳戶的組合,保戶在享有壽險保障的同時也累積自己的財富。儘管投資型保險新禁令7月正式上路,除了禁止連結槓桿型及反向型 ETF,投資標的也不得為非投資等級債基金、新興市場債基金等,但仍有不少民眾想了解投資型保險,保險業者也分析購買投資型保險較有利的方式。
甚麼是投資保險?
安達人壽資深業務副總郭德厚表示,由於投資型保險可連結之投資標的大多是主動式基金或ETF,因此不少人會把投資型保險與基金申購當成類似的工具,其實並不盡然。投資型保險最大的優勢在於保障內容,保戶可以在設定投資理財目標情況下,兼顧壽險保障以轉嫁風險給保險公司;特別是分期繳投資型壽險具備較高的身故保障倍數(身故理賠金額較高),因此相當適合年輕及中壯年族群用來補足壽險缺口。
一般來說,躉繳商品依照金管會頒布的死亡保障最低門檻,提供的身故保障倍數依年齡不同範圍落在100%~190%。以35歲保戶為例,若用躉繳方式投保100萬元的投資型壽險,當不幸身故時按法定最低門檻倍數理賠金額為160萬元,雖仍具備一定的風險轉嫁效果,但所能提供的保障倍數較低。
反觀分期繳投資型壽險所提供的身故保障倍數通常較高,依據各家保險公司和不同年齡區間規定,保障倍數通常可達年繳化保費100倍以上,足以讓客戶做好壽險層面的風險規劃。
躉繳型與期繳型該如何挑選?
在投資的部份,躉繳投資型商品是一次投入所有資金,較類似單筆投資,進場時點的選擇相對重要,建議透過專業理財人員介紹或配置在波動度較低的平衡型或債券型基金。反之期繳投資型商品保費則透過定期定額方式,資金分批投入金融市場,有效分散市場風險,因此能按客戶風險屬性挑選波動度較高的股票型或平衡型基金。
郭德厚指出,期繳投資型商品還擁有幾項優勢,包括:保費門檻低、繳費選擇彈性、可搭配一年期附約,並可隨時調整投資配置和續期保費分配於保障及投資帳戶之比例。且由於附約保障年期為一年,保戶可按照本人及家庭風險需求和預算狀況決定是否續保、提高額度或改變附約搭配,尋找CP值最佳的組合。
壽險業者提醒,保戶購買投資型保險保單除投資標的信用風險外,仍應留意市場價格風險、經濟變動風險和匯率風險等,投資帳戶之資產撥回機制可能由帳戶之收益或本金中支付,從本金支出的部分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同時,專業的公司對於投資型商品連結標的之投資策略、績效追蹤等,亦為客戶選擇投資型保單的重要考量。
引用新聞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7314673?from=edn_search_res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