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晚美人生 用保單避掉三風險

台灣將在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意味著每五個人就有一位65歲以上。壽險業者表示,退休後可能會面臨「長壽、健康、長照」等三大風險,建議民眾應提前做好退休規劃,建構完善的保險保障,打造晚美人生。
根據內政部公布「110年簡易生命表」顯示,2021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86歲,其中男性77.67歲、女性84.25歲,與2019年同為歷年次高;不過,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指出,2019年男性、女性健康餘命分別來到70.05歲與74.84歲,與平均餘命相較,男性平均不健康餘命達7.64年,女性更長達9.39年。
如何規劃「長壽風險」?全球人壽表示,及早開始準備退休金,如透過有提供轉入投保即期年金保險的利率變動型壽險或是年金保險等保單規劃,讓自己退休後創造穩定的現金流。
台壽也指出,當無法預期人生終點,就怕活太久發現退休金耗盡,因此在規畫上應著重「持續性」退休金流,透過年金型保險即可解決退休金耗盡的擔憂。
「健康風險」部分,全球人壽指出,倘若年輕時未做好保險規劃,到老才開始投保,不僅保費相對昂貴,甚至可能因體況變差,發生除外承保、加費承保、拒保等情況,因此建議民眾應趁年輕、體況佳時,盡早建構醫療保障才是上策,更能有效轉嫁被疾病找上門的風險。
台壽指出,依國健署報告,國人不健康餘命平均為8年,也就是當抵達人生終點之前,有近8年的時間健康可能亮紅燈,因此在保險規畫上,應可著重終身型的醫療保險,轉嫁老後的醫療費用支出。
在「長照風險」,全球人壽呼籲,民眾可趁早思考長期照顧的問題,才能為未來預做準備,如透過長照險、特定傷病險等規劃安排,並依照自身的預算及需求,打造個人長照保障防護網,讓退休後的生活更無後顧之憂。
台壽表示,依衛福部資料國人若發生長照狀況,平均臥床時間為7.3年,以目前看護費用預估,總費用可能高達新台幣200萬至300萬元以上,因此建議提早規畫長照型保險,即可轉嫁高額的長期照護費用。
市場震盪 多元收入增加安全感
升息循環來到尾聲,伴隨通膨壓力與就業數字等多面向考量,美國聯準會態度鷹鴿不定,讓2月以來全球股債市場波動加大。法人指出,如何設定被動收入水準、找到財務上的安全感是主要關鍵。其次,被動收入當然還有很多種,所有收入愈多元愈好,尤其是投資應該要更加多元,不管是來自主動或被動都會增加安全感。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在整個投資組合裡面,在財務上的安全感是否足夠,或可以從估算被動收入占比去做思考;比如在年輕時、占總收入也許10%;但接近到要退休時,占比可能就要拉到很高。
在考量上,謝佳伶表示,民眾要設定被動收入的水準,一是根據資產的多少;一是根據年齡;一是需求;而需求有分短期與長期;譬如如果是退休基金,時間就要拉長一些;另外還要考慮的是變現性、流動性的問題,因為可能要應對臨時需求。另一個要考慮的就是被動性投資能提供的報酬有多少;例如股息與定存,都提供被動收入,但期望報酬是相對低的;因此如果要拉高被動收入,就需要投入更大的投資金額,所以標的很重要。
換言之,民眾在估算被動收入時,需要考慮的是資產有多少?用途與需求?以及期望報酬。
至於在所投資標的屬性選擇上,謝佳伶表示,若進一步檢視,只把資產放在股票和定存這兩頭的投資人,最大缺點:收益率(被動收入)都很低、但return擺盪幅度是大的;而有這樣的配置有可能是沒有想到被動收入的重要性,而且可能只是想追求股票的投資報酬所致。
謝佳伶表示,多重資產在市場不好的時候,重點不是在於會不會跌,而是在於波動度會比單一股票資產來得比較低一點;單一年度難講,但拉長來看,可以創造的單位報酬應該會是比較好的,但會不會一定贏過股票、這就不一定;不過長期來看,因為跌幅較股票要小,所以還是累積下來有機會表現得不比股票差。平衡型資產重點就是在於可以把風險係數往下降。
最後,建議平衡型都應該是放在比較核心型的資產。高資產傳承除了透過遺囑作分配之外,專家表示,還可以用「傳承型終身壽險保單加信託」,因為不但可以遺愛下一代, 而且具備相當效果及優點,尤其高資產族沒有太多閒置資金時,保單是最快變現,可立即作為遺產稅的稅源,繼承人即不必擔心沒有錢繳遺產稅。
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八條規定:「遺產稅未繳清前,不得分割遺產、交付遺贈或辦理移轉登記。」公勝保經體系總監蕭家君表示,雖然目前政府已允許可以用股票、房地產等實物抵繳遺產稅,但是實物抵繳稅金,對於繼承者通常並不是那麼有利。
舉例來說,某甲的父親死亡後,留下一價值不斐的股票及土地,若某甲沒有足夠的現金繳交遺產稅,此時是可以用股票抵繳,股票繳遺產稅時,若申請抵繳當日的股價市價高於某甲的父親死亡時價格,國稅局即會用「死亡當日價格」計算金額,其價差是歸國庫;但是申請抵繳時,股價已低於某甲的父親死亡時股價時,只能按比例抵繳,剩下不足的金額,某甲還是需要籌錢繳交遺產稅。
蕭家君說,即使被繼承人名下有多筆土地或房地產,繼承人想用土地或房地產抵繳,仍是由稅捐當局指定以那一土地或房地產抵繳,而不是繼承人說了算,通常國稅局都會指定用好地段或較優質的房地產作為抵繳標的物,此對於繼承人是相對不利。
因此,針對有大筆資產死後資產移轉時,繼承人最好要有現金足以繳交遺產稅,蕭家君建議高資產族可以規劃「傳承型終身壽險保單」,因為這種保單可以作到槓桿倍數、同時也是可最快變現,雖然這項保險金也要申報遺產,但依稅法,終身壽險是免徵遺產稅,在父母(被繼承人)死亡之後,子女(繼承人)很快就可以取得資金,繼承人即可以用這一筆資金繳交遺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