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5大癌」有症狀檢查已晚期 國健署:主動助個案追陽

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2020年癌症新發人數約為12.2萬人,平均每4分鐘左右,就有1人罹患癌症。國健署與健保署共同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與醫療院所合作,針對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及肺癌5項癌症篩檢結果疑似異常個案,協助主動追擊,提供民眾健康指導、後續檢查注意事項及安排就醫診斷。
據國健署2016年至2020年5項癌症5年期別相對率資料,大腸癌、女性乳癌、子宮癌、肺癌第0及第1期存活率皆超過90%,而口腔癌第0及第1期5年存活率為70%至80%。不過若病程進展至第4期,大腸癌與肺癌存活率將下降至10%左右,子宮頸癌約為20%至30%,乳癌與口腔癌則為30%,顯示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的重要性。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因癌症初期症狀不明顯,即便罹癌也難以察覺,常等到症狀出現後檢查,已是晚期或末期。據統計,每20名大腸癌篩檢陽性個案,會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17名乳房X光攝影疑似異常個案,會有1人確診乳癌;每2名子宮頸抹片陽性個案,就有1人會有癌前病變或罹患子宮頸癌。
林莉茹說,癌症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降低癌症發生及死亡率,國健署與健保署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於今年6月1日正式啟動,盼能建立從篩檢、追蹤至確診完整機制。
林莉茹表示,透過該計畫以5項癌症篩檢疑似異常及異常個案為出發,後續以「電子轉診平台」協助轉至合適的醫療院所,確定個案是癌前病變、確認罹癌,還是其實無癌症。在發現個案篩檢疑似異常後,將會從篩檢端的診所或醫院,轉至大型醫學中心確診,過程中篩檢醫院也將考量患者的就醫習慣及轉診方便性,尊重個人意願轉介至合適醫療院所。對於目前計畫協助的人數,她說,醫院端會陸續提出費用申報,待申報完畢才能確認使用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