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5大癌」有症狀檢查已晚期 國健署:主動助個案追陽

2023-10-28


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2020年癌症新發人數約為12.2萬人,平均每4分鐘左右,就有1人罹患癌症。國健署與健保署共同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與醫療院所合作,針對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及肺癌5項癌症篩檢結果疑似異常個案,協助主動追擊,提供民眾健康指導、後續檢查注意事項及安排就醫診斷。

據國健署2016年至2020年5項癌症5年期別相對率資料,大腸癌、女性乳癌、子宮癌、肺癌第0及第1期存活率皆超過90%,而口腔癌第0及第1期5年存活率為70%至80%。不過若病程進展至第4期,大腸癌與肺癌存活率將下降至10%左右,子宮頸癌約為20%至30%,乳癌與口腔癌則為30%,顯示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的重要性。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因癌症初期症狀不明顯,即便罹癌也難以察覺,常等到症狀出現後檢查,已是晚期或末期。據統計,每20名大腸癌篩檢陽性個案,會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17名乳房X光攝影疑似異常個案,會有1人確診乳癌;每2名子宮頸抹片陽性個案,就有1人會有癌前病變或罹患子宮頸癌。

林莉茹說,癌症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降低癌症發生及死亡率,國健署與健保署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於今年6月1日正式啟動,盼能建立從篩檢、追蹤至確診完整機制。

林莉茹表示,透過該計畫以5項癌症篩檢疑似異常及異常個案為出發,後續以「電子轉診平台」協助轉至合適的醫療院所,確定個案是癌前病變、確認罹癌,還是其實無癌症。在發現個案篩檢疑似異常後,將會從篩檢端的診所或醫院,轉至大型醫學中心確診,過程中篩檢醫院也將考量患者的就醫習慣及轉診方便性,尊重個人意願轉介至合適醫療院所。對於目前計畫協助的人數,她說,醫院端會陸續提出費用申報,待申報完畢才能確認使用人數。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應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或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可利用原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查詢(首頁>貼心提醒),也可了解近3次檢查情形(首頁>檢驗檢查結果>癌症篩檢結果)。民眾另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查詢住家附近的癌症篩檢資源或醫療院所資訊。

引用新聞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533983

本網站資訊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者,任何形式轉載、重製、散布、公開播送、出版或發行本網站內容應取得該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或授權後,方得利用。
Copyright © 2022 林梓燁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